
台中市梧棲區一家養豬場傳出疑似非洲豬瘟,農業部22日證實,死亡豬隻的檢驗結果呈現陽性反應,防疫人員已經緊急撲殺195頭豬隻,並封鎖場區進行全面清消。這是台灣多年來首見疑似非洲豬瘟案例,消息一出,防疫單位全面升級警戒。
根據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的說明,這間養豬場登記約有300頭豬,主要使用廚餘作為飼料(仔豬則吃飼料)。環保局調查指出,廚餘來源來自梧棲區清潔隊,不過是否還混合其他飼料,目前仍不確定。
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,目前全市共有37家廚餘養豬再利用業者,飼養的豬隻總量達3萬5千多頭。事件爆發後,市府已要求全面暫停廚餘養豬,並協助業者暫時處理廚餘。若有清運需求,將提供掩埋場或堆肥場作為臨時堆置空間,幫助業者安全過渡。環保局也同步啟動防疫應變,與農業部、農業局合作加強環境清消與廚餘管控,避免疫情擴散。
非洲豬瘟是一種由DNA病毒引起的高傳染性豬隻疾病,1921年首次在非洲肯亞被發現。感染後的豬隻死亡率幾乎100%,會出現高燒、皮膚紫斑與內臟出血等症狀,目前全世界都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或疫苗。
這種病毒的傳染途徑非常多元,可以透過廚餘、節肢動物、豬的分泌物、排泄物,甚至人員或車輛夾帶而傳播。研究顯示,它能在不同環境中長時間存活:冷藏豬肉中可存活100天、冷凍豬肉更可活達1000天,豬舍裡可活一個月,糞便在室溫下也能撐11天。這也是為什麼機場防檢局對旅客行李查驗這麼嚴格。
不少人關心非洲豬瘟是否會傳染給人,其實不會。人吃到帶病毒的豬肉後,病毒會被胃酸和酵素破壞而失活,風險極低。不過醫師仍提醒,豬肉一定要徹底煮熟,避免其他細菌感染。衛福部食藥署也提醒,市場上有屠宰檢查合格印章的豬肉才能安心購買。
非洲豬瘟目前已擴散至全球82個國家,被世界動物衛生組織(WOAH)列為應通報疾病。在台灣,它屬於甲類動物傳染病。台灣與日本是東亞唯二的「非疫國」,而台灣在2024年更獲WOAH認證為亞洲唯一「三大豬病非疫區」國家。若疫情擴散,恐造成超過2000億元經濟損失。
回顧1997年的口蹄疫,台灣當年損失慘重,近5000戶豬農消失,連帶使飼料廠與肉品加工業倒閉,原本一年可外銷日本500億元的豬肉市場一夕崩盤,直到2020年才重回非疫區地位。
為了防堵非洲豬瘟進一步擴散,農業部22日宣布全國防疫升級:自中午12時起,全面「禁運、禁宰」5天(視情況可能延長),同時全面禁止使用廚餘養豬。台中也成立「前進應變所」,由農業部次長杜文珍進駐指揮。
全國各地的肉品市場與運輸車輛都必須加強清消,活豬暫時「只進不出」,並強化屠前、屠後檢查。同時啟動全國各縣市豬場防疫調查,掌握豬隻健康狀況,穩定產銷供應,避免市場恐慌。
農業部也呼籲民眾,若發現非法養豬場或可疑肉製品,應立即通報1999市民專線,由動保處調查處理。違法攜帶豬肉產品入境者,第一次將被罰20萬元,再犯可罰到100萬元。
這起梧棲豬場事件不僅讓台灣的防疫體系再次受到考驗,也提醒豬農與消費者保持警覺。雖然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,但對養豬產業的影響極大。政府目前全力追查病毒來源、加強廚餘與環境管理,希望守住得來不易的「非疫區」地位,防止疫情重演。